Back To Top
此篇,夜釣白帶魚,原文摘錄自民生報釣魚教室專欄中的一段,作者為釣界聞人"陳永禹",內容生動詼諧是一篇難得的釣魚文章,將釣況描述的淋漓盡致,筆者保留了十餘年,特提供與各釣友分享,因時日久遠許許多多有關新聞性的內容,仍停留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不符現實,我們就針對文章的內容來欣賞就行了。
夜釣白帶魚的狂熱
本週一晚上,陰雨大浪,八斗子防波堤釣白帶魚的人潮照樣擁擠。 突然間一個大浪翻過防波堤,四名釣手措手不及,連人帶竿就被沖到海裏。所幸這四名釣魚伙伴,水性不差,在眾人的尖叫與注視下,還能夠著衣游上岸來。
這是一則漏網的有驚無險的戶外新聞,不過釣白帶魚此一熱門的釣魚活動,已經開始有新聞界報導,例如某報水產專家談白帶魚的形態,生態,及牠何時肥,何時瘦,這顯然是對釣友需要所做的報導。夜釣白帶魚這股狂熱使得多少張原本該會有多麼溫馨,暖和的家中那一張雙人床落了單,變得寒意非常。這是什麼力量呢?真弄不清楚,這麼多這麼密集的白帶魚群是從那裡冒出來的而且歷久不散,潮水來後就沒有空鉤回來的,25公升的冰箱一個鐘頭就裝的滿滿的。你碰過這種刺激的場面嗎?整個手掌被白帶魚咬得傷痕累累,睜著充滿血絲雙眼的釣友,以半顫抖的音調對我說。釣白帶魚的盛況,沒有親眼目睹是很難相信的,入夜以後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從摩托車到賓士都有,一輛一輛滑入了鼻頭角附近的停車場。賣冷、熱飲、速食麵的攤販也上了海岸礁岩上,夜光浮標像排成陣式的電光彈劃過了漆黑的夜空,又在海面一閃一閃像是什麼放水燈的熱鬧儀式。在三年前白帶魚並非沒有,可是從來沒這麼密集,所掀起的狂熱竟然可與釣黑毛相抗衡,所刺激的釣魚消費更是難以想像,單是魚餌,綁好的鉤線組合就使得濱海好幾家釣具行打出二十四小時服務的招牌。
這種釣魚盛況有何意義?或是說我們藉著它能發揮出那些社教的積極意義?又如何規劃把它導向未來正常的發展?甚至使它發展成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戶外旅遊節目,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筆者願意以長期的戶外活動報導員的身分指出:有一種社會趨勢已經產生了;隨著生活水準,經濟能力的提高,社會大眾對新聞媒體的口味已經改變了。以前唯美又經常是傷感的副刊文學已經慢慢脫離了大眾的需求。現在大家要的是具體的、有用的,可以幫助大家在時際行動上獲得成功、玩得痛快的資料,民生報戶外版的普受歡迎,甚至進而改版,就是此一時代潮流的明證。
但是,看到這種時代趨勢,我們站在新聞報導的立場,基本上還是有兩種選擇,一是只求一再刺激大眾的狂熱,迎合大眾的幻想,這當然是下策。一是利用大眾有興趣的事物來推展價值更為崇高的活動,例如報導釣魚就可以吸引大眾以魚類學為個人嗜好的境界,只要報導的人有正確的眼光及充實的學識,在讓科學紮根於大眾生活娛樂之中的宏大目光中,還是能夠做出具體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