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不管我怎樣欣賞中醫,可在醫療體制上我還是贊同以西醫為主,不主張大力發展中醫。因為西醫更符合當下的時代要求。在人口大爆炸的時代,在戰爭頻發的時代,中醫顯然不能滿足批量處理和戰地救護這樣的醫療要求的。現在馬上把中醫消滅了,社會還會正常運轉。可把西醫院關閉了,中醫的力量再強上兩倍能承擔得了社會的醫療責任嗎?西醫的醫生通過課堂教育和集體訓練就可以造就,可以迅速地復制。可中醫卻不是想大力發展就能發展得起來的。

有人說中醫衰落了。是的,中醫人數不足解放初期的一半。可一百年前的中醫算得上是昌盛的嗎?中醫從來就沒有真正昌盛過,也不應昌盛,從前只是沒有人和它競爭罷了。有人說,中醫的衰落是西醫沖擊的結果,我認為這是給中醫自身缺乏競爭力找借口,西醫對中醫的沖擊是中醫的歷史劫數,也是它成長的內在需要。

我很感謝西醫的東進,雖然這使中醫受壓制處於低谷,但這絕不是壞事。在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醫一直缺乏挑戰對手,一直沒有可進行對比的參照,這於中醫發展不利。事物並非如火如荼就是有生命力。正因為有西醫做對比,給了我們一個前所未有的審視中醫的視點,才使我們得以總結中醫特點。對比的目的是為了揚長避短,對比不是裁判眼裡的比賽,目的不是淘汰一個。咱要找準自己位置。人家的東西有優勢,咱要用,咱們的東西為什麼有短處要考慮。 現在有西醫承擔主要的醫療任務,中醫正好可以進入沉淀,調整階段。

對比西醫,我覺得中醫比西醫大又比西醫小。大,是指它存在於是人類的各個領域;小,是指它在技術領域要小於西醫。比如說在科學領域,李時珍說:「“窺天地之 奧,達造化之極」,他著《本草》是不是科學追求?中醫不排斥技術,中醫正骨就是技術,孫思邈遇有排尿困難或尿瀦留情況,也用蔥管當導尿管。但所有的科技成分都掩蓋不了中醫學的藝術特點。中醫為什麼給人以玄妙之感?為什麼給中醫送的匾要寫“妙手回春”?為什麼有的人無論怎樣主觀努力也學不好中醫?為什麼中醫的弟子跟師傅學習的過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整個象一個藝術學習過程?女兒下決心說:「我要做大醫,要做上工。」我沒有聽到一個西醫院的醫生有這麼說的。倒是聽過不少搞藝術的人講,要做藝術家,不做工匠。女兒說,僅僅為濟世救人她還不能學中醫,為混碗飯吃或其它功利目的都不足以使她學中醫,她是在中醫裡面找到了一種感覺。她這麼說的時候我能理解她。我認為既便是在專業領域內找到感覺對人也是很重要的。人的一生往往是尋求屬於自己的感覺。比如數學家尋找和諧之美,物理學家尋找統一場論,藝術家尋找意境等。人的感覺有排“錯”法,不屬於它的東西它不要,感覺有引領作用,它的超越性不能不引起人的重視。

喜愛藝術的女兒在學了中醫後還不想放棄她的音樂愛好,假期她還時常拎著琴去找她原來的老師練琴。有一天,她的老師說:「你原先拉琴時很有感覺,為什麼你現 在這種感覺沒有了呢?」女兒沉吟了一會說:「我明白了,我的感覺轉移了,全轉移到中醫上去了。」女兒拎著琴回家來說:「一心不可二用說的就是我現在這種情況,我的藝術感覺也不能二用,所以我暫時不能學琴了。」

達到妙手回春境地的中醫就是大醫,大醫給人治病就是展現藝術才能了。而藝術性的東西如何普及,推廣?如何能被用科學眼光審視的人欣賞?那些無數具體細微的過程,那些感悟體會,那些切磋,那些實踐交流,怎麼可能僅僅用形式理性的框架框住?籠罩著中醫的被看成是巫,是玄的氳氤之氣就是由藝術因子構成的。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19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77140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