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人們之所以覺得中醫玄而又玄,是因為中醫理論,什麼陰陽五行了,五運六氣了,如今的人住在城里,一整天也不會抬頭看一眼太陽,一年到頭可能也看不到幾次月亮,怎麼會認為自己的生存與日月有什麼關系呢?
我也和女兒探討過,把這些丟棄一些行不行?比如五運六氣是不是可以不用?女兒說,這五運六氣絕對不能丟,會摸脈的人都知道,人的身體與氣候的相關性相當密切,這四季脈是不一樣的,春弦,夏洪,秋毛,冬實。這早晨和晚上還不一樣,今春的脈和去年春季的又不一樣。而每一臟器在不同季節不同地點的表現和功能也不 同。不用五運六氣學說還真沒法統領和推演這些現象。女兒問,如果我姥姥(作者口中的母親)拋棄這個學說,她怎麼可能預知這一年將會流行什麼疾病呢?
為什麼中醫現在看病的效果不夠好?看看還有幾個人運用“五運六氣”學說?現在的中醫普遍地乎略五運六氣學說。有人提出,中醫摸脈為什麼不能用儀器替代使之更準確?這麼問的人是先把人的脈都設想成可以是一樣的並假定了一個健康樣本。殊不知,人的脈不僅春弦,夏洪,秋毛,冬實四季不同,而且老人與孩子不同,男人與女人不同,同一個人的脈在早上和晚上還要有不同,可能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吧?因為我們感覺不到這種不同,但這是客觀事實。既然每一個人的脈象與他人 都有細微的差別,那麼我們用誰來作為健康的標準呢?又怎麼用儀器取代?
試想,如果沒有五運六氣的學說做綱領,你摸了一百個人的脈,要是你感覺遲鈍的話,你會覺得這些人的脈全一樣;要是感覺靈敏點的話,你又會覺得一人一樣。這就造成有的人覺得學脈難從而否定脈象。這也是當今好多中醫學不會診脈的原因。拋開“五運六氣”學說,脈學就是一團亂麻。
我小時候也因中醫的不確定性而對中醫頗有微詞。一些慕名而來的外地患者,來者的地域越遠,母親摸脈的時間就越長,問的越多,全身看得更仔細。開葯時,往往是投石問路,觀察葯物反應,觀察幾天後才真正下猛葯。我當時也奇怪,母親為什麼看不準呢?
了解了“五運六氣”后我才恍然大悟:一個中醫就象一個農民,中國農民種地是緊扣節氣的。一年四季寒暑的變換被分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播種、插秧、收 割,每個步驟都要求天時地利,一旦錯過最佳時機,即使只是幾天之差,產量也會截然不同。農諺,作為“耕作寶典”,為農民所用。像“羊馬年,好種田”這樣的 諺語為農民深信不疑。小時候聽奶奶說:「春分有雨病人稀,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也往往言中。這,被稱之為物候,物候學現在是門科學。
“五運六氣” 是中醫看病的物候,正如農民一看季節就知道怎麼處理手中的種子,一看莊稼的長勢就知道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一樣,中醫有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決病法。
中醫把握人的生長節律與日月的關系,這不是中醫主觀臆定的,而是客觀存在。春季應是弦脈,出現洪脈就是病了,把脈調得與季節相應就是治病,中醫就這麼簡單。女兒的師博在治婦女不孕症時,就致力於將婦女的月經調得與月律相應。他說,少有婦女月經與月律一致特別是望月來月經而患不孕症的。
可如果突然把北方的一個莊稼漢送到海南去種地,或給他一把南方的種子,他就會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就會觀察、了解、思索並且適應,所以,中醫有地域性。
女兒的師傅每天一上午要看五、六十個病號。女兒給每一個人摸脈,她師傅對好多人竟不再摸,直接開方。因為他不用摸脈也能判斷出這人是什麼脈。因為來看病的人越多,他就越能把握住物候,越能知道這一時的“病”,越能知道人們整體的“病”。 這就是中醫治病的體系性和可重復性。這使他看上去很“神”。
和女兒的師傅在同一所醫院裡的中醫也有年齡很大的。可是診室的門大開著,卻很少有人登門求醫。女兒和他們聊天,回來對我說,這些醫生並不是學識不夠而是他們無從把握物候,因此無法看病。因為脈象是不確定的,整體的脈象也是處於動態中,如果中醫不一直身處這一動態之中就無從把握脈象。所以,一個中醫博士不會看病不是他讀的書少,不是他水平不高,而是中醫這東西根本就不能脫離實際。如果學習診脈的過程是斷斷續續的話,是用學書本知識的方法,不但什麼也學不會,還 得走向自我懷疑,所謂的中醫不好學,是因為脫離了實踐就無法學。
女兒走到哪都給人摸脈。她說,我不能停下來,不能間斷,我必須通過這種方式一直掌握著脈候。如果我很長時間不摸脈了,那麼這一地區,這一時期人們的基本脈象是什麼樣我就不掌握了,在這種情況下,你突然讓我診一個脈,那準確性就要大打折扣。
女兒問我,我姥姥最早開始行醫時是怎麼掌握物候的?我告訴女兒,我母親24歲行醫。騎個毛驢,走鄉串戶,主動上門給人看病……女兒對我說:「給我買個吉普車,我畢業后開車下鄉,要是坐在城里等,就會象那些白了鬍子也還不能看病的中醫一樣毀掉中醫。」
幾千年來,我國人口一直占世界人口的1/4;在氣候與疾病的相關性分析上,中醫掌握著特大的臨床樣本。這樣持續幾千年的觀察和積累是世界上任何別的醫學都 辦不到的,尊重來自遠古的生活經驗,中醫並不深奧,亦無所謂古今,它就存在於人類經驗當中。只要我們置身於實踐中就不難理解這一點。
農民為什麼容易接受中醫?因為其理相通。我比較注意觀察農業現代化,農業能現代化,中醫也能現代化。基因工程要是能改變人類種子,中醫也能用新方法耕種。